大宋仁宗皇帝本纪(45)
捡漏能活一时,不能活一世。所以赵受益一开始就打算在大宋朝办一所综合性大学。
没错,他要创办的,并不是专门培养文史专精的传统书院,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
文学历史要教,算数天文农科医学手工等等等等都要教。
晏殊这个第一任校长的人选,他也看好了有一阵子了。
千古留名的大才子,真是太适合去教书了。
但,如何说服身为传统封建主义官僚的晏殊同意创办一所兼容并蓄、包含所谓“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综合性大学呢?
他还没思考出个头绪来,晏殊就为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他不需要说服晏殊去创办这样一所大学,他只需要让晏殊不得不创办这样一所大学。
所以他刻意将晏殊挤兑到了如今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中。
要么辞官,要么放弃为陛下办学的机会。
辞官是放弃了过去积累的所有政治资.本,而放弃办学却是堵死了唯一一条出头之路。
晏殊权衡再三,终于选择了辞官。
而这种抉择,是赵受益刻意逼他做出的。
他必须让晏殊辞了官,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来办这所学校。
其实办学在哪里不是办呢,未必只有汴梁可以办大学。
只要他愿意,可以让晏殊一边做官一边为他办学。
晏殊被贬到哪里,学校就开到哪里。
但他却不愿意让晏殊这样做。
汴梁城的人知道晏殊是触怒了当权者,前途无望,但其他地方的人却未必知道。
如果晏殊顶着一部侍郎的身份出知外州,到了辖地,他就是正正经经的官长,收到的尊敬未必比在汴梁城里少多少。
就算是有人了解晏殊的过去,但那又如何呢?县官不如现管,晏殊虽然在京城混不下去了,到了地方,还是个土皇帝。他要是以官长的身份办学,恐怕当地士绅趋之若鹜,稍微有头有脸的人都得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这可不是赵受益想看到的局面。
他不愿意让太多的富贵人家的子弟进入这个刚刚开办的学校。
不便于管理当然只是一个借口,晏殊如果出知外州,身为地方长官的他怎么可能管不住一群乡绅的儿子。
真正的原因是——如果学生们都是出身富裕阶层,那么他们入学的需求,自然就是攻读圣贤书,再和晏殊这个曾经的朝中大员打好交道,好为以后的科举、做官做好准备。
说白了,这群人是抱着“学而优则仕”的念头来的。
而晏殊本人当然是支持这种做法的。
在他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再正确、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为当官,谁读书呢?
不为培养将来能在官场上出人头地的人才,开办学校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赵受益需要的不是一个只能培养官吏的干.部进修所,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培养出各行各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所以他只好在生源处下功夫。
乡绅家的子弟,如果想要努力上进,科举做官是唯一的追求。
但穷苦人家的孩子可不一样。
做郎中,做木匠,做农民,打铁,捕鱼,造船,盖房子,都是穷苦人家眼里的好出路。
一个学校如果只招收乡绅家的孩子,那慢慢就会演变成以文史为主导的专科学校。
而一个学校如果面向社会各阶级招生,甚至穷苦人家的孩子占比更大,那就会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毕竟学生什么都想学,学校也只好什么都教。
但,晏殊可能会想要招穷苦人家的孩子做自己的学生吗?
怎么可能呢。
所以赵受益就得逼他,逼他辞了官,留在这个他已经走投无路的京城,白手起家,开办起第一所学校。
权贵不屑去,殷实人家不敢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可能会愿意去。
如果晏殊坚持在学校里只教授圣贤书的话,那么很可能招不到太多的学员。
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想读书做官的呢?
就算想,也不敢呀。
学一门手艺,师父管吃管住,虽然当学徒的时候受点磋磨,但好歹不会饿死,出师之后,马上就能养活自己。
读圣贤书,师父不管饭,还要收学费,平时笔墨纸砚不少花钱,也没处找活干养活自己——读了书,自然不愿意干体力活,可精细活也轮不着,就只能干挨饿。
学了几年出师了,想要考科举。可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是那么好考的?
考上了就是鱼跃龙门,考不上就是一世喝西北风。
所以说,如果没有能力供养一个吃白饭的闲人的话,很少会有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科举。
穷人家的孩子,要么种地,要么走街串巷卖劳力,要么学一门手艺,要么就去当兵——哪有人去读书。
晏殊为了把学校办起来,去招徕这些最有可能被招来的学员,就只有同意在学校里增加其他科目。
所以赵受益问晏殊,如果是寒素子弟,晏卿愿意招进学校,悉心教导吗?
晏殊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
此时的他尚未想到小皇帝心里的弯弯绕绕,只是以为皇帝要他表决心,所以就一口应下。
寒素子弟又怎样,他的好友范仲淹就是寒素子弟,年少时穷成那个德行,一天只喝一碗粥,到现在也还抠抠搜搜的,吃肉都不敢放开了吃,晏大人不是还和他相处得挺愉快的嘛。
晏大人不歧视穷人。
赵受益微笑点头。
他看出来晏殊的心思了,看来还是没有预料到即将面对什么啊。
“既然晏卿决心已定,那朕就将开办学校一事交给晏卿了。”
赵受益拍拍晏殊的肩膀:“夜深了,晏卿回去休息吧。更多的细节,朕日后叫刘公公写成一个册子送到晏卿府上。”
晏殊又谢恩。
赵受益让刘恩将范仲淹和晏殊送回府,自己又跑到床上躺好,拿被子将自己裹起来。
……还是有点害怕。
人手不足就是难受,好想快点亲政啊啊啊。
……要不明天就让刘恩把刘娥和寇准都杀了吧。
不过听说寇准身边有个武功颇高的江湖人,刘恩说和他胜算五五开来着。
那就不行了,五五开的事情不能做,万一失败了呢。
寇准动不了刘娥也不能动,这也太闹心了,朕的保皇党究竟什么时候能真正站起来。
好冷,好害怕,刘恩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刘恩马上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不能算太好的消息。
“属下刚把范大人送回家,就接到了从扬州那边传回来的密信。”
赵受益忙道:“什么密信?”
刘恩道:“说来也怪,之前陛下给包拯送那封御书的时候,是托范大人的家人亲自下扬州。那人去了扬州就再没回来,但从包拯后来的行动来看,这封御书还是送到了。”
“就在昨晚,这名家人终于回了京城。范大人和属下去了晏大人府上,没第一时间见到他。”
“属下带范大人回府的时候,见他倒在了门前,被人割了舌头,已经死了,手里还攥着一封信。”
赵受益展开信一看,就见上面用黛青色的笔写着四个大字:文曲危矣。
第36章 这水里漂着的是不是茶叶……
文曲危矣?
赵受益抬头和刘恩对视了一眼, 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惊讶。
刘恩是系统ai, 和赵受益共享系统权限, 可以查看他人面板, 包拯是文曲星君这件事刘恩是清楚的。
但怎么可能还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
而且……
这个人给他们送了这样一封信过来,就说明他不仅知道包拯是文曲星君, 而且知道赵受益对这件事情心知肚明。
他甚至还知道包拯是赵受益的人。
到底是谁会对他们的情况如此了如指掌?
赵受益瞬间被冷汗打湿了后背。
难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 共210页:
- 上一页
- 第45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上一篇:在横滨当守护神的日子
下一篇:武侦绫小路的工具人指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