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说> 同人耽美>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29)

作者:觉三千里 时间:2020-08-17 08:38 标签:强强  天之骄子  七五  历史衍生  

  该县物产丰饶,官民和睦,最容易出政绩。外放个几年,有了官声名望,顺顺当当调回京城,再过几年,年近不惑,就可以做宰臣了。
  这是寇准与刘娥爱护后进的好意。
  奈何这个好意,包拯他不领情。
  包拯接到任命之后,收拾好包袱行李,直接辞官了。
  问他去哪,他说要回老家。
  回老家孝顺父母,这个官我不做了。
  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
  你不愿意做官,你考什么科举啊?
  你耍着朝廷玩呢?
  寇准和刘娥都被气得不轻——本来一番好意要提携后进,结果后进闹了这么一出。
  这是嫌官小了?还是嫌弃我们这些老前辈啊?
  但赵受益明白,这些都不是包拯辞官的原因。
  他辞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和别人说的——父母年纪大了,他要回家孝顺父母。
  没别的原因。
  包拯是老来子,母亲年近五旬才生下他。别看他现在不过二十出头,父母可都已经垂垂老矣。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寇准和刘娥两个浸淫官场数十年黑了心肝的老政客,是不会理解这么简单纯粹的孝心的。
  因为想让父母骄傲,所以参加科举,搏一个名次。又因为父母年老需要照顾,所以辞官回家。
  多么感天动地的孝子之心,不知道别人感不感动,反正赵受益不感动。
  到手的文曲星君,我还能让你飞了?
  你兄弟武曲都乖乖认我做表哥了,你还能往哪跑?
  想得倒是挺美!
  身为文曲星,就要有为建设富强美丽新大宋的伟大事业献身的觉悟!
  汝父母吾自养之,汝毋虑也!
  于是赵受益请范仲淹去给包拯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从先天下之忧而忧谈到后天下之乐而乐,再谈到当今圣明天子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诲人不倦,这位进士你生逢圣朝不打算为国效力吗?
  范仲淹是文坛领袖,也是包拯暗自崇拜的精神导师。
  被做了一晚上思想工作,又听说小皇帝知道了他家里的情况,感动得都落泪了,已经打算把他父母接到京城由宫里奉养之后,大为触动,有忠臣得遇明主之感,当场拍胸脯,父母到了京城,我包拯就出仕。
  庐州地处江南,走水路比陆路快些,从大运河一路往北,没到端午,包拯的爹娘就已经被妥善安置在城南的一处宅院里,包拯本人也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当然,原先江南知县的美缺是没了。
  范仲淹帮忙引荐安排,最后包拯得以出任言事御史一职。
  言事御史负责风闻奏事,也就是专门抓各路官员的小辫子,告到朝廷上。
  地位不高,权力不小,一般都由刚入仕途的年轻进士担任,包拯能够得到这个职位,还是多亏他科举考试排名靠前。
  得知了这个安排之后,赵受益满意地点头。
  包拯这么个刚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个性,实在是太适合这个职务了。
  果不其然,包拯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呈上了一封万言奏章,痛斥如今朝廷上种种弊事,从三冗问题骂到太后专权,从皇帝软弱骂到言路不畅。拢共朝廷上就这么点人,就没有一个是他不骂的。
  偏偏他骂得还有理有据,叫人挑不出错处来。
  刘娥被他气炸了肺,又碍于祖宗家法,不以言论罪,挨了骂也只能忍着,于是就把吕夷简贬到了崖州当司户参军。
  没错,包拯的这一篇万字长文,抽出了一千四百字专骂吕夷简。
  其实这一千四百字也不算很出挑,骂寇准和刘娥加起来都快到六千了。
  但谁让他撞在了刘娥的枪口上,就委委屈屈地收拾行李往雷州去了。
  送走了吕夷简,他空出来的位置得有人顶上。
  寇准和刘娥一番扯皮之后,终于还是把这个空缺给了范仲淹。
  既然自己的人得不到这个位置,也不能便宜了对方的人,干脆找个无党派人士来。
  范仲淹走马上任以后,茶政上官买制改贴射法的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
  再拖,今年茶叶收获季都要过去了。
  而主持茶改的人选迟迟不定。
  一开始,是寇刘两党的人都要来抢这个茶改的名额,因为茶政上大有油水,是个肥差。
  到最后,竟是两党互相推诿,谁都不想派自己的人去改这个茶政,因为茶政难改,一招不慎,落得骂名倒还是小事,就怕改完了茶政,不明不白地就身首异处了。
  因为江南的茶政不光关乎着那几斤茶的问题,它还关乎着一个对于宋国边防来说如血液一般重要的因素:边籴入中。
  宋国边境并无天险,只能靠多驻军才能维持边陲安稳。
  军队多了,需要的粮草也多,这些粮食都要从中原运往边境。
  官府无力自运,只能鼓励大粮商们自发运送粮草充实边关。
  而粮商们凭什么白给你运粮草呢?
  你说你花钱买,可是人家的粮食在哪里都不愁卖,凭什么巴巴地给你运到边境上去?
  粮商不运粮,军队吃什么?军队吃不饱,怎么抵御敌国入侵?
  所以官府就只能给予这些粮商们极大的利益,才能叫他们继续保持向边境运粮的动力。
  这种利益就是茶。
  官府在江南的山场里,园户是不可以自己向外界售卖茶叶的,只能将茶叶卖给官府,由官府再卖给商人。
  而商人要是想卖茶叶,也不能直接拿着钱就去山场,而是要在官府购买一种叫做“交引”的东西,拿着交引,再去山场领取茶叶。
  为了让大粮商有动力运粮到边关,官府就用这种可以领取茶叶的交引当作给粮商结算粮价的凭证。
  向边关运价值一百文的粮,可以得到二百文到五百文茶叶的交引。
  如此一来,粮商运粮的动力大增,而官府垄断的茶叶价格就贱了,严重损伤官府利润。
  官府想要拿回茶政上的利润,那就只有先从粮商这块入手。
  可是能够每年给边境运粮的大商人,又岂是无名小卒,去动人家的利润,人家难道会坐以待毙?
  直接叫你有来无回。
  更可怕的是,人家从此再也不往边关运粮了,叫你的军队都喝西北风去。
  所以现在茶政改革陷入了一种两难境界,改是一定要改,不改没有钱。
  可是改了,边境将士的粮草怎么办?
  改了茶政,边境没粮草了,这个罪名是不是得改革的那个人来背?
  要背,也得让对面来背,我不背。
  一个好好的肥缺,硬是成了个烫手的山芋。
  赵受益本打算让范仲淹顶上,可是现在范仲淹也有重任在身,分身乏术。
  一时间竟无人能去江南。
  贴射法一事在崇政殿议了好几遍,最终,是言事御史包拯主动请缨。
  他一向就是一个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性子,敢站出来接这个烂摊子,也是情理之中。
  包拯勇敢接盘,从赵受益到寇准刘娥都大出一口气,也顾不得他初入仕途难当大任,立刻给他加封一个茶政使,马不停蹄地派去了江南。
  寇准与刘娥是把这个事情甩给别人就算,也没指望包拯能改出什么花来。
  赵受益却对包拯寄予厚望。
  他相信文曲星君不会让他失望的。
  等包拯从江南回来,有了这一回的功绩,官位至少连升三级。
  包拯依旧是走水路下的江南。
  他本身出身江南庐州,也是官府山场的所在地,从小就对茶政有所了解,所以才敢临危受命。
  沿着大运河南下,一路顺风顺水,没有什么阻碍。
  直到某一天,他的船只停泊在瘦西湖畔,打算采买些物资继续南下的时候,一阵惊呼从岸边传来。
  他走上甲板,只见一个衣着干练的年轻人从码头上纵身一跃,直接落在他面前。
  这个人剑眉星目,有一副英雄气概。
  包拯刚要问他姓名,就见那人皱了眉头问他:“你到底得罪了什么人,为什么有六路豪杰一同追杀你?”


第25章 竟能值万两黄金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