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种田养夫子(28)
“三成也不是小数目了。”汪夫人沉着气。看丈夫那急赤白脸的样子,不禁心底觉得好笑——多大人了还跟孩子似的要什么都表现在脸上?
宋清听出话外音,从容对道:“不知嫂子可会织布?”
“倒是看到别人织过。”问这个作甚?
“那嫂子该知道现在一个纺纱机一次只能纺一根线,我大把握可以改良一下,一次多纺几根。或者把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装到一起,使之能够同时进行。”
“当真?”汪师傅先坐不住了,被汪夫人往胳膊上打了一巴掌。
宋清权当没看见,垂目喝茶掩去眼底的笑意。
随后三人一番详谈,最终还是答应了宋清抽成的事情。
四日后,宋清正带着王兴义张升二人如火如荼地砌烘干房,小栓子带着一干孩子跑过来了。
“小宋叔叔!有个人驾着车来找你!”
“那个车会自己动!”二娃子连忙补充道。
“在哪儿呢?”猜想是三轮车做好了,宋清放下手里活儿,在水盆里洗洗手,跟着几个小家伙走。
“在村口!”这次毛毛总算抢到一句话了。
领着几个孩子往村口去,却在王兴义家门口的时候碰面了。
“小宋师叔!”大虎小虎二人招呼宋清过去。本来是叫小宋哥的,后来被师父听见了,勒令他们改口叫师叔。
虽然摸不着头脑,但师父怎么说就怎么做准没错。
宋清走过去,见三轮车就停在王兴义家院子里,院子外面围了一圈看热闹的孩子,小至五六岁,大至十二三岁都有。
得亏还没到吃中饭的时候,不然村里的汉子妇人可都得围过来一探究竟。
“我俩不知道师叔住在哪里,就送到村长家来了。”小虎解释说。
上次两人跟着师父来安装灌溉器,直接去了田里,中饭也是在村长家吃的,自然找不着。
“送到这里也一样。”宋清摆摆手,骑上去试试,“我看看做得怎么样。”
三轮车看起来和他设想的差不多,车把、车闸、车厢都没问题,蹬两下感觉链条和棘轮比较丝滑。
在院子里走了一个来回,转向也很顺畅。
“哇!”
“真的自己动起来了!”
围着的一干孩子纷纷惊呼,眼里都是不可置信。
师兄弟二人听着这叫声,心里又自豪起来。
两人今天先骑着车把师叔订制的家伙什都送去店里了,一路上都是惊叹声,连有些见多识广的富商都说没见过!
托成衣铺老板开了后门,把东西运到后面院子里放着,两人便把车送过来。理所当然的,路上又收获了一片惊呼。
“还是汪师傅手艺好,做得比我说的要好。”宋清停车下来赞道。这一帮人围着看,时不时发出惊呼,倒是把他弄的挺尴尬的。
“师叔你看这里。”大虎指着车后座扶手那处,“师父还留了个棚子架没安上去。师叔编一张遮雨的席子,要是遇上下雨天,自个儿就能装好。”
这点宋清倒是没想到。要是像马车轿子那样弄,太重了也不好蹬。
“嚯!这是车?”说话间,大舅娘和表嫂从地里回来做中饭,进了院子才弄明白咋这么多孩子围在外面。
“大舅娘你跟表嫂上来坐坐!”宋清接过二人的锄头放好,眼睛转了转,朝一旁的王兴礼招招手,“刚看见我怎么骑了吧,你来试试。”
三轮车稳得很,也不难骑。左右去县城做生意时,他也要学着骑的。
王兴礼又惊又喜,把抓着他裤腿的小米抱坐在他娘和嫂子中间,摩拳擦掌骑了上去。
“哎哟哎哟快停下,我坐不了这个!”车子刚走动几步,大舅娘便叫停了。
虽然坐起来比牛车还稳当,就是心里没底儿。
表嫂见状也想抱着小米下来了,这车是好坐,她还得赶着做中饭呢。
“嫂子,让我带小米坐!”王晓晓拦住大嫂,开开心心坐上去。方才二人坐上去的时候她就眼馋了。
王兴礼向宋清请示了一下,得到许可骑着车出去了,可得好好耀武扬威一番。一出去,外面的小孩们也跟着跑了。
大舅娘见几人还有在谈事情,也跟着去了灶房。
“师叔这个真的行吗?”小虎看着手里的图纸,虽然师父师娘都说师叔厉害,当然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这个图纸他真的觉得不可行啊!
“怎么不行?师叔说行肯定就行!”大虎往师弟后脑勺来了一下。他已经完完全全沦陷了,就算师叔说能在天上飞他都信!
“先带回去给你师父,做好了过来找我。”宋清也不多解释,把两人打发走了。
——
铺子里需要的东西都弄好了,就等着三轮车呢。
三轮车弄好,当天下午宋清就带着王兴礼两兄妹,先把砂锅和新出窑的木炭送去铺子。
不过到了城门口,宋清就让王兴礼去骑车,他自己跑去后车座坐着。城里路平坦,不怕王兴礼蹬不动,村里那个路他都能蹬好一会儿呢。
“让让诶!各位大爷大娘让让,让让!”一进城到了人多的地方,王兴礼就放慢速度,无师自通地化身为口动喇叭。
来往的人下意识往两边让开,随后看见这不用牛马骡子的车都惊奇得很,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有些说话声大了被王兴礼听清楚了,他还能敞着嗓子回几句。
多多少少是有些社牛在身上的,宋清想。
其实两兄妹性子都挺活泼,不过这时候宋清坐在身边,王晓晓不大放得开,只好奇地左顾右盼。
年岁小点的时候要么跟爹,要么跟大哥,都来过县城里。不过近几年没来了,听说巡街的衙役霸道得很,专抢人家小姑娘。
现在看着路两边,不止是形形色色的摊贩,看什么都稀奇。
第24章 开业
到了铺子里,宋清把大水缸抗去后门外放好,接上水,让两兄妹将桌椅板凳摆放好,再擦洗干净。
成衣铺子的学徒和最左边那家香烛铺子的老板都过来问候了几句,让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宋清给谢绝了。
前日安装手压泵的时候,自费连另外两家的管道也接上了。
两家见这新来的租户是大方人,都客气不少,院子里占用的地盘,不用说就自己收拾出来了。
宋清把几麻袋木炭抗去后院,出来的时候把人高的橱柜也搬出来。
老师傅灶盘得好,不仅按要求做了,最底下还给人留出来,放两盆木炭正好。
灶炉在铺子门板进来几寸的地方,一侧靠墙,一侧留出过道后还能放一张桌子;也相当于收银台。橱柜在灶台内侧贴墙放置,拿东西也方便。
米面蔬菜放在橱柜最下层;中间一层是半尺深的四个格子,用来放三个型号的砂锅和其他碗碟;最上一层放些小零碎。
宋清收拾好,去隔壁成衣铺子,请人按尺寸做一块雨布,中间一层油纸,两面与麻布缝在一起。
内层布还要缝上几根袋子,到时候把棚架安装好,就能直接把雨布拴上去。
店里事情做得差不多,宋清带两兄妹去南城认认路,顺便熟悉熟悉菜价。
正好遇见李阿叔夫夫两人,便把沈之洲的车费结了,又跟二人下了每日十斤豆腐的单子。
最后去猪肉铺子,谈好价钱,约好从明日开始,每日早晨过来砍肉。
次日,砂锅粉铺子正式开业了。
有懒得做早食的人家,要么一家人去小饭馆,要么派一个人出来买了早食回去吃。
砂锅粉铺子位置好,过往的行人多;可刚刚开业的新铺子,没有食客基础,自然无人踏足。
兄妹二人在后面院子里洗菜切菜,时不时往店里看看。
“怎么还没人来呀?”王晓晓将切好的葱花香菜分装到竹筒里,让王兴礼洗完手上那点菜,把小料和葱花一起带出去摆好。
“兴许一会儿就有人来了吧。”王兴礼也有些担心地说。
这会儿都快辰时了,要是在村里都得下地一个时辰了。这总也不来人,可不就让人心里惴惴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