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大宋广告商(216)

作者:四月葫芦 时间:2022-12-20 11:14 标签:情有独钟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商战

  硬件设备都齐全了,苏州却没有足量的记者与编辑人才。
  别问,问就是那个老毛病——读书人文绉绉惯了,不让用“之乎者也”便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自恃身份,拉不下脸面来写白话新闻。
  要给他们做通思想工作,花费的时间无法估量。
  李通判那边又着急要成效……
  罗月止眨眨眼,不声不响之间想了个剑走偏锋的主意,盯上了苏州各大书院中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在官府与书院夫子的同意下,罗小官人网罗了一大批书院放课之后无事可做的小朋友,叫他们到街坊邻居身边听新闻、听故事,听完之后每天上交一份百余字的“日记”。
  什么消息都行,越新鲜越好、越驳杂越佳。
  倘若做得好,还能得一块木制的小胸牌,上头写着“苏州记者”四个字,戴在胸口又新鲜又好看。
  这份作业比抄书要有趣多了,还能奉官府旨意,在街上成群结伴、撒欢乱跑,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情!小朋友们都乐意报名。
  但罗月止“雇佣童工”也是有门槛的,胆大心细、字迹清晰、行文简洁得体乃是硬性要求,这反倒激发了苏州童子们练字、练文章的兴致。一时之间,书院各处都可见童生在比较彼此字迹,探讨文章写法,皆以获得官府发放的记者胸针为荣。
  这场面看得,叫学院夫子们心里酸溜溜的。
  怎么他们苦口婆心讲了这么些年都没用,如今为了块不值钱的木牌子,这些兔狲反倒练字练起劲儿来了!他们酸是酸,却也没有出言阻拦。
  一方面,这乃是官府授意的活动,谁也不敢明面上数落;另一方面,不论初心是为了什么,练字总比不练要强。
  罗月止在苏州逗留这段时日,摇身一变成了个孩子王,记者小胸牌一颗一颗往外发,新闻稿件一沓一沓往回收。
  李大通判心系社稷,不顾小家,到现在都还没成亲呢,自然也没有跟孩子相处的经验。他到罗月止下榻的馆驿去找他议事,硬是被一群只到他腰高的“小记者”吵得脑瓜子嗡嗡响,不出一盏茶功夫便败下阵来,落荒而逃。
  看他狼狈的身影,罗月止忍不住哈哈大笑。
  张罗小童们供应白话文章,暂时解了记者与编辑不足的困境。
  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若想持续经营,仍需培养一批专业新闻写手才行。
  此非一日之功,就算是在汴京,罗月止也是循序渐进铺垫了小半年时间,又从国子监领了一批人才,才终于可以维持住《开封日报》稿件的正常运作。
  李禹卿明白他的意思,便主动提议不要揠苗助长,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留出喘息的空间来,如今的苏州报刊,三日出一刊即可。
  他将此事上报于知州,知州亦有同感,并亲自为报刊命名,运笔题下七个大字:
  《姑苏三日新闻报》。
  报刊一经问世,首先举起双手支持,竟是那批撰稿小童的父母亲族。
  那些文章虽短,放在偌大报纸上犹如豆腐块一般,但毕竟是自家孩子受到官府认可的标志,其中光耀颇为罕见,足以催使他们到处去宣扬。他们不仅自己支持自家小孩的文章,还自发推荐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来“欣赏”。
  此中情形,正中罗月止下怀。
  从广告理论的角度来看,熟人推荐的传播效果乃是上佳。
  不出三期报刊的功夫,这本州官长亲自题字、内容详实、行文浅白的《姑苏三日新闻报》,便成了整个苏州炙手可热的话题新宠,大街小巷议论不止。
  罗月止见时机已到,便亲自撰写文章,将赞助修堤之举公开登报。
  他本身就是商贾,最懂当代商人的心思,便在文章中暗戳戳夹了些私货。如今商人敬水,以水为财源,修筑堤石既可以天下扬名,亦有财源滚滚、四面通财之意,乃是个千载难逢的好彩头。
  而苏州知州与李通判更是各自运作起来。
  知州头一个得了进展,说服苏州大商族吴氏率先赞助,一出手就是五万贯巨款。
  罗月止抓住机会大肆宣扬,亲自带着几个有悟性的书生与胥吏登门拜会,给吴氏好好做了回家族专访,在报纸中以最大版面刊登。
  那段时日,莫说是吴家的郎君与娘子,就算是吴家的家仆,出门走路胸脯子都挺得高高的。
  苏州依山傍水,乃是水陆沟通的大州城,捐钱修堤的好名声传扬出去,就连州外的商贾大族都派人来问,能否加个塞,多捐些钱,将太湖长堤匀出几丈来给自己家篆刻功德。
  李禹卿感慨万分,终于明白了罗月止所言之“赞助”究竟有多么庞大的能量。如今想来赞助修堤的商人络绎不绝,反倒是官府可以挑选起来。
  既然要公开登报,树立榜样,那么商人一贯的行事作风也要考虑在内,若有为富不仁、欺压平民的名声,便一律排除在外。
  罗月止管这个叫做“风险控制”。李禹卿深有共鸣。
  如今钱财充足,李禹卿上与知州议事,下与各县县令讨论过后,决定给苏州役夫增长工钱,不论是河道清淤的,还是修筑新堤的,每人每日皆多发二十文。此事亦有登报。
  而商人纳入的赞助钱,每隔一段时间亦会登报公示,以证官府清廉。
  偌大苏州,被薄薄的新闻纸连结在一起。
  虽时值雨季,阴云密布,连月不开。
  可目之所及,却是一片欣欣向荣。


第168章 巫与福州
  晌午过后,福宁殿中,延国公赵宗楠陪同天子对弈。
  近来天气热了,冰井务每日都会往福宁殿中送最多的冰,乳酪院也呈上了冰酪供皇帝解暑。这冰酪皇帝吃腻了,自己没动几勺,只叫坐在对面的侄儿多用些。
  皇帝执白,在棋盘上落下一子,口中闲聊似的:“近日看了两浙路上的劄子,苏杭两州的官长皆对我派去的那位提举校勘赞不绝口。”
  赵宗楠不置可否,放下专门吃冰的小银勺,在其后落下黑子。
  皇帝又道:“尤其是在苏州,听闻他以新闻为媒,择仁商纳籴以治水,助其扬名,这可真是个额外讨巧的主意。”
  “吕相公前几日同朕议事时说,此法贩卖声名,有损朝廷脸面,晏相公当着朕的面反驳,说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如今天下税帛汇聚西北,地方上开源节流,所纳籴钱既然能用之于民,便无可厚非——”
  皇帝呵呵笑:“晏先生从来是允执其中的君子,很少同人当面争辩,这次竟然破例了。”
  赵宗楠神色仍旧平淡,垂眼看着棋盘形势,好像对皇帝方才的话并不怎么挂心:“晏先生也是为叔叔着想。”
  皇帝:“怎么说?”
  赵宗楠抬头:“倘若苏州治水无钱粮,保不齐又要上劄子来找天子哭穷。叔叔仁厚,岂不是又要自掏腰包给他们垫钱?若叫我看,这些年江南民生安稳,苏杭商贾南北沟通,借着运河挣得不少,清淤修堤与他们的生意休戚相关,就该他们多出一份心意。”
  这话其实并没有说到点子上,但天然纯善,反倒叫皇帝听了喜欢。
  皇帝哈哈大笑:“说得也有些道理。”
  “照这么说,那罗郎便是在帮我省钱了。”皇帝手肘倚靠在椅上,“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他虽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但这份变通灵动,却是许多文采斐然的状元榜眼都难出其右。若他当年童子试中榜,再历练十几年,位入馆阁也说不定。”
  赵宗楠听出他话中之意,不动声色,只回应道:“人无完人,各安其命。”
  “你不是同他交好,我如今有心提拔,怎么长佑反倒不为他高兴?”
  赵宗楠道:“罗提举纳捐出身,连升两级又得了实差,已是官家额外施恩,若再要擢升,恐伤国朝吏制,更有攀附宗亲,结党媚上之嫌。”
  皇帝又是大笑:“御史台的劄子还没上呢,你便能想到此处。进退有度,懂得避嫌,很好。”
  “官升不得,赏却是要赏。”皇帝道,“你们都是年轻人,又有些交情,一会儿便给他挑几件礼物,今日便差遣内臣送下去吧。”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大宋广告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