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第一佞臣 上(227)
众人都期待地看着厉王。
厉王:“本王与你们想的一样,为了大瑾江山,本王必要清君侧!”
整个书房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王爷威武!”
“我等誓死追随王爷!”
众:“我等誓死追随王爷!”
兵贵神速,厉王用最短时间集结手上兵力,并向宣景征调了从北境带来的军队,当日傍晚便兵临城下!
残血染夕阳,兵马压黄昏!
皇城内人心惶惶,百姓都闭门不出,酒楼客栈之所也都关了门。大小官员和其他皇室宗亲心中都有所猜测,但没人敢站出来说什么,唯恐引火烧身。
三皇子收到消息时都傻眼了,怎么也没想到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厉王居然会出兵直逼皇宫!这是要干什么?造反吗?自己还没来得及造反就被别人给抢先了?平日里真没看出来厉王有这个野心,这是知道父王不行了就脱下了伪善的面具,准备争夺皇位?
而当三皇子知晓厉王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要“清”的对象就是他和太子时,三皇子简直要气歪了鼻子!
要是他已经开始造反了,厉王出兵围剿皇宫也算名正言顺,可自己这不还没动手呢吗?这多少觉得有点冤枉啊!
然而人家都已经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三皇子也只能应战。
只是禁军虽然已经被三皇子拿下,但也是受蒙蔽居多,是三皇子说太子意欲对陛下不轨,并且拿出了证据,禁军才听命于三皇子。
可现在厉王矛头直指三皇子和太子两人,罗列出来的罪证详细确凿,因此大部分禁军都对三皇子起了疑心,并不愿意听从三皇子号令对上厉王。更别说厉王手上的军队一半都是从宣景手中借来,他们这些禁军也不愿意跟昭武将军手下的军队对上,十有八九讨不着好。
也就只有一小部分利欲熏心的禁军将领抱着“富贵险中求”的想法打算跟随三皇子破釜沉舟对敌厉王。
太子那边情况也不乐观,他手上只有神策军,人数不多,不过神策军本来就是听从皇帝和未来储君调遣,所以太子的话目前还算好用。
只不过神策军虽然还算得用,但可惜太子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得知前方厉王已经跟老三交手,其中还有昭武将军的军队,太子当场就怂了,已经开始设想自己被厉王俘获后会是怎样的下场。他给父皇下毒是事实,而且听闻厉王好像还已经掌握了证据,即使是逼宫那也师出有名!
若是父皇醒过来,定然不会饶恕他。若是父皇宾天,厉王也不会放过他,他简直已经没有活路可走。
光是分析这些,太子都要被自己给吓死,也不知他当初是如何鼓起勇气对惠承帝下手准备谋朝篡位的。
那小部分禁军根本敌不过宣景手下那批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浴血历练的将士,交手没多久就已经呈现溃败之势,一个时辰之后厉王军便势如破竹、长驱而入。
太子命令神策军抵挡,自己收拾了金银细软装扮成太监准备跑路,但可惜还没出宫门就被抓住了,和三皇子一起被暂时关押。
这场宫变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两个多时辰,时间短暂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二百一十五章 阳谋
厉王入宫后便直入乾清宫。
不一会,有分量的朝臣和皇亲贵族们也都被厉王提前安排的人“请”来宫里,都等在乾清宫外头。
众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头有太多话想要交流,但看着周围那些瞧着就凶神恶煞的将士,便硬生生忍住话头,压着一颗快要从嗓子眼儿跳出来的心安静等待。
紧张、压抑的气氛逐渐弥漫开,众多文武官员们都开始额头冒冷汗。他们心中对厉王将他们统统弄进宫里的原因有所猜测,有好有坏,只是在这种气氛之下,不好的猜测逐渐占据上风。心中无比恐慌,不知道未来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瑾国的天要彻底变了!
就在这样紧张的时刻,开始有人注意到拄着拐的谢恒神色十分坦然,心下不免奇怪,为何谢恒一点都不害怕,他难道就不担心厉王会对他出手吗?现在的情况基本可以判定整个皇城已经被厉王掌控,如果厉王要登基为帝也就是他一个念头的事儿。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谢恒是惠承帝的心腹宠臣,就不怕来日厉王掌权会对他下手?
谢恒不是个傻的,他难道会想不到这点吗?
注意到谢恒的官员们都抓耳挠腮地难受,实在想知道谢恒这到底是真的毫不在乎还是有所倚仗。
时间一点点过去,朝臣们只感觉已经在乾清宫门前站了许久,但实际上从人到齐开始也不过才过去一刻钟。
片刻后,乾清宫的大门被从里面打开,厉王背着手走出来,神情悲戚:“本王得知皇兄被太子和三皇子下毒才赶来护驾,但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皇兄他……宾天了!”
事情发生的太快,朝臣们差点都没反应过来,等脑子里明白厉王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朝臣们才都纷纷换上一副十分悲伤的面孔,有那戏足的已经开始攥着袖子抹眼角。
谢恒:“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三皇子和太子失德,就请厉王登基,重振朝纲!”
众大臣:……靠!被这家伙抢先表忠心了!真鸡贼!
厉王摇头:“皇兄又不是只有太子和三皇子两个儿子,还有其他皇子在,本王如何能越俎代庖?此番清君侧是为了皇兄,为了大瑾江山社稷,如今乱党已除,本王也该功成身退了!”
“王爷殿下对陛下其心可表,对朝廷忠心可鉴,如今也全仰仗王爷才能顺利铲除乱臣贼子,王爷就不要推辞了!”
“先帝余下皇子中已并无德才兼备可继承大统之人,为大瑾江山考虑,还请王爷登基!”
……
已经错失了表忠心先机的朝臣们这会都开始可劲儿地发挥自己的口才,把厉王给夸的天上有地下无,仿佛厉王继承皇位就是顺承天意。
然而不管朝臣们怎么说,厉王还是一口拒绝,背着手率兵离开皇宫,那背影颇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味。
谢恒心中冷笑,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明明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登上那至高之位,但在已经把成功攥在手中之际,却还能压得住性子,表现一番自己绝无觊觎帝位之心,率兵进宫真就只是为了清君侧而已。
如今朝中无主,虽然厉王一副甩手掌柜的模样,但这时候也绝对没有人敢跳出来表示要主持大局,否则就是等于在跟厉王叫板。
朝廷上每天都有大小事宜需要主事之人做主,不然历史上那些勤政爱民的皇帝也不会每天都要批六七个时辰的折子,诸事繁多,没个做主的人怎么成?那各方运作不是都要出问题?
所以最后朝臣们还是会求到厉王跟前,好话说尽地请求厉王登基。
而这时候厉王便可以装作推脱不过的模样,“顺应”朝臣们的请求登基为帝。
果然,未来三日朝中大臣们和皇室宗亲们都聚集在厉王府的门口,跪请厉王登基主持大局。
最终厉王被朝臣和宗亲们的“诚心”所感动,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谢恒对这场演讲做了一个大概提炼——本王是忠心朝廷忠心先帝的,清君侧不是为了本王自己,是为了避免大瑾江山落入歹人手中。陛下的死是意外,要怪就怪太子和三皇子,跟本王没有半毛钱关系。本王没有觊觎帝位,是你们非要本王登基的,可不是本王谋朝篡位,史官们你们下笔的时候都给本王掂量着点!
朝臣们面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这种“阳谋”谁看不明白?谁不清楚厉王也不过是在假意推辞走个过场而已?但偏偏即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可面上还是得装着,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谎言,真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大家一起忽悠。
谢恒不禁想到历史中记载的这场由昭武将军发动的宫变。
当时因为惠承帝已经病重许久,太子和三皇子忙着各自的算计,政务已经堆积如山,各地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军没有任何拖延,也未像厉王这般做足铺垫,处置了太子和三皇子之后便直接登基,就是为了早日处理那些积压的政务,解决地方问题,让百姓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