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长风(31)
球员被裁判分散,许立上臂抬起,对准篮筐,忽听‘哐’的一声,进了!
蓝队超出红队一分,此时红队带球,球员们开始往另一个方向奔跑。许立心里清楚,现在时间紧迫,如果不能顺利夺球,红队绝对会反超。
“程瑞,拦住。”许立偏头喊了他一声。
柯屿、小彬、韩飞等人逐渐分散,程瑞对红队围堵,使其传球失败,球落到了吴兴翰手上,现场开始50秒倒计时,人群迅速变换奔跑方向。追逐之际,吴兴翰冲破重围,迅速弹跳,眼看着三分球即将落入篮球框,篮板被‘嘣’地砸了一下,角度发生偏斜。
红队成员一拥而上,数只手争先恐后地升上去。
还有十秒,如果没有命中,这场球赛基本上已成定局。
现场骤然变得安静,很快,许立从斜后方一插而上,猛地将球往下拍,‘哐’的一声,命中了!
观众席发出热烈的呐喊声、掌声,让许立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有些不真实。
蓝队最终以领先两分的成绩夺得了这场比赛。
队友们兴奋到了极点,拥在一起,伴着闹哄哄的声音,许立从人群里寻找杨嘉佑的身影,视线交错中,他看到了杨嘉佑的目光,明朗、笃定、充满欣赏。
许立从队友中走出来,血液开始加速流动,手臂抬起,脚尖随之离地,手腕一掷,猛地朝杨嘉佑掷过去,动作干净利索,那是一个空投篮的姿势,帅到了极点。
观众席的女孩儿们发出尖叫,“酷毙了!”
杨嘉佑忽觉心脏受到一阵猛击,许立整个人都在发光,烫得他心口喘不过气来。
以前许立跟着他打篮球,很少打前锋,杨嘉佑今天才知道,许立还有这样稳住场面的能力。不仅能与队友充分配合,还能在关键时刻剑走偏锋。
在杨嘉佑的印象里,许立是个很安静的人,虽然也热衷于体育运动,显然没有自己这么痴迷。而现在,许立身上的锋芒彻底展现出来,他像一只浴火重生的烈兽,带着骁勇与振翅,腾飞于上空,对杨嘉佑发出了飞翔的邀请函。
这种坚实的默契感,让彼此信任到了极致,就好像只要并肩作战,魂与力从不会分离。
这场篮球赛,他们赢得非常漂亮,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又碰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可以说是酣畅淋漓。
“许立,你看谁呐?别逗人家女孩儿!”吴兴翰推了他一把,觉得许立今天高调得有点反常。
许立收回视线,下意识地笑了。
“你自己说说,待在杨嘉佑身边,是不是屈才了?”
正说着,杨嘉佑朝他们走过来,下巴轻抬,话是对队友们说的,“好样儿的!”
人群哄笑起来,强大的凝聚力将他们栓在一起。
篮球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聚集不同的人,一旦上了场,就得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每一次传球,每一次助攻,甚至是上篮,都牵挂着彼此的心。
不管怎么说,准备了数个月,大家总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红队球员朝他们走过来,队长率先说话:“今天打得特别痛快。”他身后的成员也随之笑了起来,没有半分对比赛结果的不悦或是愁绪。
杨嘉佑与他握手撞肩,“我们的荣幸,下回还一起打球。”
“说定了!”
又有人起哄:“哎,下回换11号当前锋,让我们换换口味。”
众人哄笑了起来,气氛十分愉快。
第25章 不翼而飞
接下来,还有其他年级的比赛,杨嘉佑跟同学们一直看完了所有比赛才散场。
心脏被击中的时刻有很多,有时候是悸动,有时候是担忧,但是像今天这样冲击力十足,滚烫到让人难以忘却的机会,绝无仅有。
回家的路上,杨嘉佑跟许立骑着单车,俩人一前一后,奇怪的是,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
离开了球场,杨嘉佑发现许立又变回他熟悉的模样,安静,沉默,坚实,就好像刚刚在球场上一跃而起,发起进攻投球的人不是他一样。
许立发觉杨嘉佑今天骑得有点慢,回过头看他,发现他单手骑车,另一只手揣兜里。
许立问:“你手怎么样了?”
杨嘉佑清了清嗓子,“没怎么。”
许立没多问,直到俩人回了家,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许立才发现他的右手腕肿得像馒头。
“你这手得看医生!”许立忍不住蹙眉,心里涌起一阵心疼,又不敢轻易表现出来,只是说:“接下来还要写好多卷子。”
杨嘉佑大大咧咧地说:“就是肿了点,过几天就好了。”
听见门外有人说话,徐瑛把门打开:“哎,今天这么早,我以为打完球以后你们会聚餐。”
杨嘉佑朝许立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多嘴说出自己受伤了。
徐瑛一下子就发现儿子不对劲,“杨嘉佑,你挤眉弄眼什么?”
杨嘉佑撇撇嘴,“我眼睛痒,眨一眨不行吗?”说着,他进了屋,语气像问天气如何一样,“妈,等会儿给我来个勺子。”
许立跟在他身后,有点想笑,“嘉佑今天手腕受了伤,有点肿。”
徐瑛忍不住蹙眉,检查儿子的手腕,“还好只是肿着,没伤到骨头,估计得养几天。”
吃晚饭的时候,杨嘉羽在一旁问不停,说本来想去观赛,但是时间上不允许。
杨嘉佑跟妹妹说:“你快中考了,你得再加把劲,等放暑假了,再带你去看篮球赛。”
杨嘉羽心里高兴,呼哧呼哧地吃饭,好腾出时间复习。
徐瑛在一旁笑着说:“吃慢点,没有一点女孩的样子。”
杨嘉羽朝妈妈横了一眼,很快,又神情骄傲地笑了。
一家人相处融洽,倒也没有让人额外操心的事情。
篮球联赛过去以后,他们的课余活动明显减少,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直到进入高三的暑假,许立的成绩都十分平稳,始终排在杨嘉佑后面。
班里陆续聊起关于高考后的打算,大部分的同学可能要出国,有的已经拿到自主招生的名额,少应该留在国内名校。许立之前跟杨嘉佑聊过,知道他不会出国,不知为何,心里有点高兴。
许立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在想,就算以后上了大学,只要杨嘉佑还在国内,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他。再来,他也不会不管不顾地离开南京,因为杨叔叔他们一家人很好,如果离得近,他能常回去看看长辈们。那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就当它不存在好了。
模考以后,许立的分数开始向杨嘉佑稳步逼近,有时候甚至会反超杨嘉佑,班上的同学对此毫不意外,因为许立在学习上要比杨嘉佑认真多了。
可能是厚积薄发的缘故,许立基础知识扎实,虽然物理最后一大题第三问,偶尔他做不出来,但并不影响整张试卷的得分率。他注重细节,不是极端的巧中取胜,可以说是把努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这天班主任找许立谈了话,“许立,坐。”
班主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姓吴,以前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人很亲切和蔼,“最近你的成绩挺稳定,老师想问你一个事情。”
许立坐在吴老师相邻的椅子上,面色平静,“您问。”
吴老师喝了一口茶,“咱们学校算是英才辈出,每天往高校输送不少人才,但是像你这样的学生,还是少数。”这话说得十分委婉,没有提家世、自主招生、天赋这样的字眼。
许立在等吴老师说下一句。
“老师也不是给你施加压力,如果可以的话,许立,务必冲刺一下北京的高校,”吴老师面色沉静地看着他,接着说:“老师的母校。”
许立下意识地收回目光,心里有些没底。
吴老师说:“目标超于实际未必是件坏事,自你们进了理科班,我是看着你一路走过来的,只要你心态稳,坚持走下去,冲击清华,还是很有希望的。”
许立想了想,“但是我的成绩不够稳定,不像杨嘉佑。”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