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28)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这和不能变法压根是两回事吧。“李一吐槽,“后来的儒家简直和走火入魔似的,把孔子的话当圣人言论就算了,毕竟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他们考试都是拆文拆句甚至拆字的,解释完全不用联系上下文和孔子说那些话的情形的,根本就是按自己的需求直接截出来用emmm……孔子身上的黑锅,十个有八个都得算这些家伙的。“】
  孔子额头青筋忍不住一跳,一巴掌拍在石桌上,孔武有力的手半点不觉得疼,反而更加狰狞了,那一米九的大个子站起来更是极具压迫感的。
  “一群不肖子孙!”
  孔子:今天也是拳头发痒的一天.jpg
  【“将王安石打成离经叛道的人,他的那些思想自然也就是歪理邪说,是不能用的。”
  “所以千百年来,“三不足”被抨击的很厉害,正是“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所以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据南宋杨仲良《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王安石对这句话却接受良好。
  在奏对宋神宗说:“皇帝陛下你这么勤政,这么努力了,事事考虑百姓福祉,难道还不是畏天变吗?”
  有记载在反对派以天灾异象攻击新法时,王安石曾对宋神宗说:“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不惧天命,而是认为天道远,人道迩,不能盲目地相信天人感应,要从人道出发,修人事以应天,修政以救灾,最重要的是绝不能因为天灾异象之说影响新法的推行。”
  “而对于反对派“祖宗不足法”的指责,王安石则几乎照单全收,认为“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
  他还以宋仁宗曾任用范仲淹等实施庆历新政为例,反问道:“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数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孙当世世守之,则祖宗何故屡自变改?”
  你们说的祖宗自己都在变法改革,怎么到了今天反而说要遵循祖宗法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而且真要说起来他现在变法不就是听祖宗的话,学习祖宗吗?“】
  宋仁宗表明态度:“若后世情况不一样,当思变则变,朕并不介意。”
  赵匡胤凉凉道:“大宋的祖宗不就是朕吗?朕何时说后人不能变法了?”
  宋太宗擦了擦汗,为了不被天幕拿出来骂,立刻道:“后世和今世不同,穷则思变,亦无不可。”
  他的位置还算勉强稳固,天幕也没有拉着他专门骂,所以现在是跟着天幕的步伐走,希望这天幕别把注意力放他身上(要不起.jpg)
  【“而对于“人言不足恤”的指责,王安石认为,宋神宗“询纳人言,事无大小,惟言之从”,这么注意听取意见了,哪里有不顾恤人言了?
  何况“人言固有不足恤者”,只要行事符合义理,又何必顾恤人言?正所谓“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自己既未违反礼义,就不必顾虑别人的闲话了。”
  “所以对于三不足,王安石是欣然接受,无论这是谁提出的,他本人或是其他人,在历史他都亲口说出这句名言,并以之行之。
  也唯有三不足最能体现王安石勇于革新的精神。“李一结论,管谁说的,有用就行。】
  王安石欣然一笑,这三不足还真是,深得他心啊。
  【“王安石变法哪怕放眼浩瀚青史也是极其有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就,给大宋注入一点新的生机。
  它的失败,也给后人启示,少走弯走。”
  “但无论其结果如何,在最开始的时间,变法的开启者都是值得肯定的。”
  “大宋从立国之处根子就开始走弯了路,一代又一代的宋帝都想过改变,可是都没有狠下决心,哪怕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也算不上真正的变法,最后下定决心的是宋神宗。
  宋神宗,一位在宋朝史上称得上刚硬的皇帝。”
  “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也几百位皇帝,然而庙号为“神”的皇帝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宋神宗赵顼,另一位是明神宗朱翊钧。
  由此可见,神宗这个庙号属于“非主流”,具有特别的说法。
  巧合的是,这两位神宗在位期间都有臣子进行变法,分别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呵呵,是不是很巧。”李一嘴角挂着讽刺的笑容,继续道:“《谥法解》是这么解释的:民无能名曰神。
  也就是无语,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意思。
  说好,好像又过不了自己心底这关;说不好,又于心不忍。
  因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是一种褒贬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的庙号。
  那么宋神宗如何的“民无能名”?“】


第187章
  【“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在变法失败后,旧派得势,将新法全部废除,对于重用王安石的宋神宗自然也不满。
  但是宋神宗毕竟是皇帝,何况人已经死了,继位又是人家儿子,也不能怎么滴,最后只能在给宋神宗上庙号上恶心恶心宋神宗,出口恶气。
  他们选择了“神”这个不怎么常见,不符合主流的字以此表达心里的不满。
  要知道历史上每当大臣碰见自己无奈不知道怎么说的皇帝,就会选择像这种模拟两可的字,对上对外都有另外的解释,但是真实的意思嘛,呵呵,懂的都懂。
  要不说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哪怕到一个字上都能做手脚。“李一摇头,“有时候挺佩服这些文官的,玩弄字眼谁也比不上他们,碰到李隆基这种皇帝,那自然是让人觉得出气。
  但是当他们出于私心要搞人心态时,又实在让人觉得恶心。“】
  嬴政眼里露出一丝讥讽之色,子议父,臣议君皆为以下议上,太过无礼。
  后人评说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他的名号,何须他人来取,谁知道碰见的是人还是鬼。
  嬴政又想到赵高胡亥,冷哼一声,若非他自取始皇帝之名号,谁知道最后会被他们上了什么字。
  他们也配议朕,光是想到这个可能性就已经觉得恶心了。
  【“那么,王安石变法有必要吗?为什么反对派和赞同派争斗的如此激烈,这放眼历代变法也是极其少见的,难道变法是错的嘛?
  当然不是。
  王安石变法之前大宋是什么模样呢?”
  “当时的大宋经过几代之后,出现非常严重的三冗问题,也就是冗兵、冗费和冗员。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要从大宋立国开始说起,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便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并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
  在政治上,又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
  这种情况下,文官的权利似乎有点大了。
  于是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又实行一职多官,但那时候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可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最后导致了冗员。”
  “而众所周知,北宋其实没有实现领土统一,并且边患问题严重。
  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本来实行的是“养兵”之策,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冗兵现象。”
  “而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
  “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恶性循环,最后到了糜烂的地步。
  宋真宗时是“而所出无余”,到宋英宗时财政出现赤字。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