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147)
当初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从楚营中逃出,投奔刘邦,结果刘邦只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这让韩信大失所望,如果不出意外,韩信也不会让刘邦这里得到想要的,最后只会以分手的结局告终。
但是意外出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
在接触过程中,萧何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
对的,他已经准备换下一家。
韩信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老大不用,那就是老大的问题,那当然要换老大啦。
谁知道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
这还引起一个误会呢,当时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思念家乡,出现了逃亡者,萧何大晚上的骑马飞奔出去,可不就是被人以为是跑了吗
当时军吏向刘邦报告:“萧丞相跑了。”
刘邦一听大怒,说“如失左右手”,当下派人去寻。
过了一两日后,萧何找回韩信,去见刘邦。
刘邦以为萧何要跑,萧何矢口否认,说是去追韩信。
刘邦期初还不信,毕竟跑掉的人那么多,也没见萧何这么重视。
这不就是问题所在吗?韩信凭什么让萧何如此重视呢?
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
刘邦意识到萧何是认真的,这终于引起他的重视了。
最后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这里我们也看出刘邦对萧何的信任,在当时,韩信还没有崭露头角,可是萧何敢说,刘邦敢听,韩信敢接。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很疯狂,可是当事人却都认真的。
于是刘邦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沐浴更衣,亲自戒斋,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
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历史故事的由来。
可以说,没有萧何这一追,还真的没办法引起刘邦的信任。
刘邦知道萧何这个人多稳重可靠,可是大晚上宁可引起误会也要去追回韩信,足见对韩信的看好。
所以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刘邦才重视韩信,最后才夺取了天下。”
“所以最后韩信才会被轻易骗进宫内被杀,因为传信的是萧何啊,与他又知遇之恩,提携之恩的萧何,也是他的知己,他的朋友……”】
萧何默不作声。
韩信不愿意看他,抿嘴,攥紧拳头。
【“于是又衍生出一个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没有萧何,韩信也许一辈子都普普通通的,因为不是谁都愿意去重用一个没有任何实绩的人,偏偏韩信就是不愿意屈居人下,一步步去晋升。
萧何成就了韩信,可韩信最后也因为他而死。“】
韩信想:我们两清了。
萧何瞅了瞅他,又看向刘邦。
刘邦望天,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无论是萧何还是刘邦,都很了解韩信,这个人实在太容易心软,太好哄,他们想对方韩信有很多办法。
但是,有没有必要呢?
【“在刘邦他们都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萧何稳坐后方,收拾因战乱而留下的残局,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
由于萧何办事精明,施政有方,颁布利民法令,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当时刘邦和项羽打仗,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赢了,相反还僵持好久。
几次战役,刘邦弃军逃跑,当时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
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最后,项羽由于连年战争,陷入了兵尽粮绝的困境。而刘邦的部队,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不断地向前方输送粮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
后来,刘邦越战越强,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刘邦的胜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群人的胜利。
在前面出谋划策,行军打仗的张良和韩信很耀眼,可是坐镇后方,保障了后勤的萧何难得不是更加重要吗?
如果刘邦没有萧何,早就打不下去了。
归根结底,打仗打的是后勤啊。”
“连刘邦自己都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是以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后面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更是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排位第一。
由此,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虽然刘邦也怀疑过萧何,但是萧何也知道树大招风,懂得自保,加上旧日的情谊,二人之间的君臣之谊得以保全。”】
这个对刘邦和萧何来说根本不痛不痒,君臣之间多有博弈实在正常,何况还是手握大权的丞相和想要独尊的皇帝。
但是两个人总算都摸着路,碰碰撞撞的一起走下去了。
【“韩信,萧何,张良,这就是刘邦麾下三位千古卓绝的人物。
有人说,刘邦也就是靠着他们才能侥幸得到天下,换谁都可以。
咋地,你们是有多看不起项羽?“】
项羽知道自己又被嘲讽了,呵呵,呵呵。
【“项羽怎么就没能得到他们三个的效忠呢?”】
张良笑了笑,傻子才跟项羽呢,范增难道不厉害吗?可是他的话项羽几时听了?
做谋士,最讨厌这种主公了。
萧何:生的不如熟的,陛下就不错了,换个人,懒得折腾。
韩信:能拜我做大将军吗?不行就滚。
【“刘邦开局逃犯,起事时身体已经有不少人追随了,后来在争夺战中,一个个击败出身不凡,家底不菲,实力强劲的诸侯王们,从弱势到变成被更多人拥护的一方。
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将敌人成为少数的一方。
最后一举击败项羽。
以高龄之躯起业 ,结束从秦二世以来的靡乱局面,统一天下,建立大汉,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之主。
曾经有很多人瞧不起刘邦,不认为他能有什么作为,可这些人一个个被打脸,最后反而是他成为最后赢家。
刘邦从来没有学过什么帝王之术,可他在天生的政治家,轻而易举就弄懂这其中的规则。
在分封与郡县折中选择郡国并行,摸索着走出属于大汉自己的路。
人人都骂暴秦,将大秦贬得一无是处,可是刘邦却听从其他人都意见,全盘接收大秦的优越制度。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有然后恶劣的地方,可是就这是这样的一个人结束了乱世。
虽然私德有亏,可无损大义。
什么是大义呢?天下百姓就是大义。“】
第102章
全世界最有资格骂刘邦的人大概就是韩信了吧。
可韩信始终板着脸不说话,打吧,天下都一统,再搞也不太好,而且这个时间点刘邦都没有对不住他,要是他先反了,岂不是变成他忘恩负义了吗?
这不妥,总不能拿他还没有做过的事情怪他吧。
虽然这么告诉自己,但是韩信其实还是怨的。
混蛋,王八蛋。
都不是好人!!!
【“刘邦性格有接近侠的一面,他为人豁达大度,与此同时他骨子里的赌性也很大,可是他的运气又很好,每每都赌赢了。
例如项羽拿他爹威胁他的时候,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他和项羽比下限,项羽拿他的家人威胁,他也反而拿他们来赌生死。
他表现的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他知道这一次妥协,他就会被彻底拿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