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67)
随即,顾母又看向身边的姜余,心里越发心疼他的遭遇,在那种人家过了这些年,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姜余点头,“的确很快。”
姜余其实没太在意,他和姜家那些人这些年本来就没多少情谊,唯一的养育恩情,也在自己被“卖”十两后消失殆尽。
大姐成亲就成亲吧,反正他到时候也只是去走趟亲戚而已。
姜余很快就把这件事拋在了脑后,他最近忙的很,因为顾文承就要去县学读书了。
县学虽然免束脩费,但是吃饭、住宿、笔墨纸砚这些花销都得读书人自己掏。
其实也可以住在县学,但是毕竟不方便。
文承哥之前在县城租的房子就正好可以住,况且姜余也决定要一起去县城。
到时候他不仅可以照顾文承哥平日里的生活起居,还可以做一点小买卖。
这么想着姜余重新走到了灶房,他最近已经找怎么可以使饸烙面又好吃,有能降低一些成本的办法了。
锅里白色的骨头汤熬好,姜余把大骨头捞出,再把骨头汤盛出来,另外又切了一点猪肉备用。
然后姜余就开始准备香料,这些香料都是文承哥教他的,里面大多数都是从县城药铺里买来的药材。
之前他看见这些药材时还有些犹豫,但是自从上次用这些香料炖了一次肉,那炖出来的肉,简直是惊为天人。
吃到肉的第一口,姜余就彻底明白,这东西真的能炖肉,并且还十分香。
香料有:葱,胡葱,姜,八角,花椒,小茴香,草果,肉桂,香叶,茯苓,白芷,丁香,白芍,陈皮。
其中还有一味叫番椒,这东西也是文承哥去药铺买香料时恰巧碰见的。
那药铺里抓药的小童说,番辣是他师傅的一个同门去南边走方行医时恰巧遇见的。
那郎中发现番辣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脾胃虚弱,这才带了回来,又给了抓药小童的师傅一些。
姜余先用清水把香料洗泡一边,一是去除灰尘,二是这样下锅炸的时候,不易炸糊。
起锅烧火,姜余把猪油放进锅里,等里面微微开始冒些小泡,就放入葱和胡葱开始炸制,等葱的颜色发黄发焦在把它们捞出来。
此时油里已经带上了一些炸葱的香味,紧接着姜余就往热油里放入全部的香料。
并感觉把火变成小火慢慢来炸,姜余又往锅里放了两片生姜,和六七颗番椒。
因为番椒很辣,放多了人会吃着有些不舒服,还会吃着疼嘴,所以经过姜余多次实验,一次放六七颗,既有一种微微的辛辣味,吃着又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等锅里的生姜颜色开始发焦就证明炸好了,此时香料的味道已经出来了,丰富而又多层次的味道,牢牢抓住了人的嗅觉。
姜余再次捞锅里的香料,只留下番椒、草果和肉桂,然后就把之前备好的猪肉放进去翻炒。
霸道的香气扑面而来,姜余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锅里,一直小火炒制两刻钟。
肉已经被炒熟,姜余把炒好的底料盛出来,在把之前装好的大骨头汤再次倒进锅里熬煮。
因为是自家人吃的,姜余也就没做太多。
两斤高汤,五两底料,接着姜余加入盐、花椒粉、酱油来调味,这样下来卤汤就做好了。
此时,霸道浓郁的卤肉香已经笼罩了整个灶房。
顾母一进来就道:“这味道可真香啊,在院子里都能闻到了。”
姜余笑着道:“娘想吃什么,我可以整好在卤子里煮一些。”
顾母道:“就还放些豆腐皮就行了,那东西我吃着喜欢。”
“唉。”
姜余把提前准备好的豆腐皮一起放进卤汤里煮。
顾母道:“文承和他爹估计也快回来了,我压一些饸烙面。”
此时,隔壁突然传出来一个小孩的哭声,姜余和顾母听了一耳朵,原来是隔壁小孩闻到了姜余做的卤汤味,吵着要吃肉。
姜余和顾母二人对视一眼,纷纷笑出来。
顾母也知道姜余这些日子一直琢磨吃食,是准备到县城开摊子。
“这东西要是放在县城卖,肯定有不少人买。”
姜余惊喜的道:“真的吗?”
顾母笑道:“那是当然,单单是你做的这些卤子,咱们全家三四天都吃不完,更别说还有底料。这一碗卖个四文钱就能回本,县城码头那边就一碗普通的素面还得要三文呢,更别说咱这加了肉和高汤的饸烙面了。”
姜余越听越开心,“那就听娘的,四文钱一碗。到时候还可以往里面加鸡蛋,加豆皮,若是客人想吃,就另外加钱买。”
顾母点头,“这个主意好。”
很快顾屠子和顾文承二人就回了家。
最近荒地的事已经彻底办成了,他们两个是去那边看荒地的。
顾母道:“你们先吃,我去给大嫂二嫂家送一些卤汤,估摸着他们现在也还没吃饭,我快点送过去。”
顾屠子点点头,“去吧,去吧。”
姜余去煮面条,在他刚煮好面条的时候,顾母便回来了。
一家人坐在堂屋吃饭,顾屠子几口下去一大碗面条便吃光了。
“再给我来一碗。”
顾母又给他重新盛一碗,“这面条刚出锅烫的很,你慢点吃。”
顾屠子笑着道:“面条热着吃才够味。再说了,小余做的这个卤子,是真香。我觉得,那县城那些大酒楼里,估计做的都没这个好吃。”
姜余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笑笑,“爹喜欢吃就好。”
顾文承道:“想好怎么定价了吗?”
姜余点头,“卖四文钱一碗,利薄多销。”
顾文承道:“好,咱们明天就去县城。”
姜余眼睛一亮,飞快点头。
…
第二天一大早,顾屠子架着驴车把顾文承和姜余送到县城。
从今往后他也不再继续做屠户了,虽说做屠户挣的多,但是毕竟是杀生的行当,名声不好听。
如今儿子考了秀才老爷,他要是继续做屠子,也怕在外面耽误儿子名声。
索性儿子以后要去县学读书,入门费不用再掏,家里还有一些存银,县城有个铺子收租,现在又办了不少荒地,他这段时间索性就把全部心思都放到荒地上。
至于,他杀猪宰羊的手艺,还是得想办法传下去。
姜余三人在路上开始聊起了顾屠子以后不再做屠户的事。
顾文承道:“爹以后不再做屠户,可以收个徒弟把手艺传下去,就跟我上私塾掏的入门费一样,让学手艺的人也掏入门费来学习。”
“这个主意不错。”顾屠子笑着道:“这样既能把我的手艺传出去,又不至于得罪人。”
“得罪人?”姜余有些不解的问。
顾文承解释道:“小余知道,我爹杀猪宰羊的手艺是怎么来的吗?”
姜余摇了摇头,“不知道。”
顾文承道:“我二爷爷一辈子无妻无子,原先也是个屠户。我祖父祖母去的早,那时候大伯、二伯已经成家,父亲还没成亲,是二爷爷收留的父亲,后面爹娘给二爷爷养老送终,咱爹那屠户的手艺就是跟着二爷爷学的。”
姜余恍然大悟的点头。
顾文承继续道:“手艺活一般都是家传,是不会轻易传给外人的。比如二伯娘家的酿酒手艺,也是如此。只有家里的小辈明确以后不干家里这一行以后,才会对外收徒弟。”
【作者有话说】
胡葱就是洋葱
番椒就是辣椒
写这一章把作者给写饿了~
第48章 街道司
发现姜余彻底明白以后,顾文承把自己手里的水袋递给他。
顾文承道:“咱爹可是这十里八乡出名的杀猪好手,如今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外人,不说外村的人想学,就是咱们村里的自家人也有很多人想学。”
姜余点点头,顾家那一大家子人就够多了,还不包括娘的娘家亲戚,大伯母、二伯母的娘家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