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73)

作者: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9:26 标签:无CP 轻松 天之骄子 东方玄幻 三教九流 异想天开

  李复笑笑不说昀哥儿的事,只是道:“走走,咱们别站路上说话了,去我家说。对了,这位是?”
  刚才起,郑左生的好友就一直后退两步安静地站在,他没开口说话,却比郑左生要更加认真地打量李复。
  好友立时自行道:“在下骞珪,豫州人士,去岁夏至辞官,索性各处游学。恰逢到了凉州便拜访了子明,谁知冬日遇到大雪开春又遇李巍跃谋反,倒是让我困在了此地。”
  “你就是得了崔公评价为济世之才的骞珪骞之宜啊。”李复是真有点惊讶,刚才他只关注老朋友了,都没仔细看这骞之宜。
  要说豫州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更是个农业大州,水利灌溉工程那是相当的完备,所以是天下十五州中人口最多的地方了。
  这么发达的地方也预示着这里面豪门望族特别多,而骞氏更是在其上的头部世家。
  你要说李氏祖上是皇帝,跟人家battle也没用,毕竟人家也说了,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再则李氏亡国多少年了?谁还记得啊。喊出的口号说是要复辟李氏,那都没几个人搭理你的。
  这骞氏不仅名门望族,骞珪的爹那一辈就被人称为三杰,家里三兄弟全是梁国高官。后辈子孙最优秀的七人更是被有济世七才,骞珪独佳这样的称号。
  当然吹出这些口号的时候,骞珪都还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呢。
  那会儿他都还在读书,就算读书聪明得不行,至少也没看到他干出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事,怎么就骞珪独佳了?
  这就跟卧冰求鲤一样,人家骞氏是在早早给他凝聚人望啊。
  可不管怎么说,骞氏这么大一家人,敢推出来骞珪就说明骞珪很聪明,不然推个傻子又没用,他是能做官还是能带家族更进一步?
  总之这么夸他了,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还是能说明他的优秀的。
  后来骞珪长大,他的其他亲兄弟、堂兄弟也都出士了,骞珪也不例外,前几年他就被人推举做了梁国的守宫署,这个职位呢品阶不高,但是他是跟在皇帝身边的啊。
  平常的时候,就是给皇帝准备准备笔墨纸砚,皇帝出巡呢就要伴驾,另外还要支持祭祀负责祭祀物品安排等等。
  看似做杂活,但属于天子近臣,是个非常香的职位。
  李复没想到这么香的职位骞珪说不要就不要了,而且这么大年纪开始游学?有点奇怪吧。
  一般游学都是在十五六岁到二十几岁,还在学习又没入士的阶段,那就到处走走攒攒人脉,也积累一下自己的社会经验。现在的骞珪都37岁了,虽然比他要小一些,可再来游学不是很合适了吧。
  不过撇开一切来说,这骞珪的名气是很大的,毕竟他的身后有骞氏还有整个豫州的文士阶层给他扬名。混文人圈的,几乎都听过崔公对他的那句评语。
  这会儿再看骞珪,虽然是37的老大叔了,但是这骞珪宽袍长袖,身长腿高,面如冠玉,长得是真不错。也就这样的长相,才能做天子近臣。不然丑得天天在眼前晃悠,天子饭都要少吃一碗了。
  于是这一路上李复就对骞珪热络了不少,人才啊,昀哥儿说了,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这些世家大族汇聚了大量的人,可用的人还是要用的。
  这个骞珪这么倒霉被困在凉州,这么大个人才不发挥他的才华,一天到晚吃吃喝喝等着李巍跃的事结束多浪费啊。
  就算以后还是要走,现在也先帮帮忙嘛。李复这段时间半天在衙门,半天忙着建村的事,都跑得累死了。
  边走边聊到李复,三人之人通宵畅谈,一直到天明时分李复熬不住要去睡觉了。郑左生跟骞珪在白天的时候就找好了住宿的地方,也不便在李府留宿,于是就着几分微弱地将明天色又出了李府。
  李复是困得不行,但郑左生高兴。
  一晚上的聊天,他才真正知道这一年李复过得有多波澜壮阔,而且昀哥儿这么小年纪,竟然早慧到了如此的境地!?要真是如此,那外面对昀哥儿的传言反而说低调了,昀哥儿甚至还要优秀跟出色。
  可惜他们跟李复回府的时候昀哥儿就睡着了,大晚上薅一个小孩子起来他们也不好意思,一切只能等白天再说了。
  而骞珪则忽然道:“子明你应该知道我,我自小游历山川,观看天下各州山脉走势,最能查看地气。
  凉州首府为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姑臧县才应当是汇聚了整个凉州的地气、生气、人望之地。这陇县地处偏僻,又时常劫掠之苦,绝不是人杰地灵之地。
  最近陇县也没有地龙反身、沧海桑田之变这样的地势突变,可见陇县原本地气低迷,根本不能有什么祥瑞之色。可我白日进了陇县却发现这陇县地气升腾,既不是天地伟力对陇县的改变,那便是人了。
  可我观李公此人,有毅却缺敏,有志又少敢,不像是能让陇县发生这样大变化的人,真是奇哉怪哉。”
  郑左生已经嗨了,他本来因为成纪县的事心情郁闷,现在看到好友治理得风生水起,他就是觉得总算有一件好事了,因此心情大好。
  听到骞珪这么说,就笑道:“何必管太多,只要孝先做的是实事就够了。再则孝先一直在夸昀哥儿,我了解孝先,他夸人七分便说明那人有十分好。陇县之变他说不准有未尽之言,若不是他的功劳那便是昀哥儿也未可知啊。”
  骞珪听得一愣。
  白天的时候他也反复听到了李昀的名字,可是再听,李昀才三岁左右。他是知道大家族都会给自己小孩儿早早凝聚人望这些事的,比如他出生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准备了。说他出生三天前,家里的房梁上都长出灵芝了。
  他还以为昀哥儿也是,所以着重观察李复。
  现在看郑左生,发现他竟然是用一半玩笑一半认真的语气说的。
  “虽有甘罗十二拜相,可……”这天下不是没有少年天才,骞珪也见过。
  比如崔老的小女儿,六岁的年纪就能有论民之言,更是能一曲引来林中飞鸟共鸣,所以等她稍大,求娶的人就踏破了门槛,如今也是已经嫁给了豫州望族陈氏。
  豫州世家守望相助,也因为这层关系,他才能得到崔公的评价,年轻时候也因为崔公送嫁女儿暂住豫州,于是临时办了个学堂收了一些弟子,他也顺带拜了崔公做弟子。当然崔公只是送嫁女儿,在豫州也就待了一年的时间,一年后学堂就关掉了。
  不过也够了。
  崔公的弟子身份还有评价他都得到了,一时也名气骤升。
  所以优秀的小孩是有的,可骞珪没明说,那就是他看李复这人属于有毅力但却没有机敏,想做大事但又少了果断。这样的人就算他的小孩再聪明,但有这样性格的父亲培养,再优秀也优秀不到哪里去的。
  说真的,骞珪内心有些失望。
  他这么大年纪离职,说是游学鬼都不信。这时候,抬头看了看清朗之空,骞珪又想起他辞职时跟李拱的那场谈话。
  李拱问他为什么要走?
  当天是刚刚下朝,李拱穿着大红色的官袍,衣服上的飞鹤就像是要展翅要飞起来似的。就跟那会儿的李拱一样,他已经等到了最好的时机,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他认为骞珪是懂他施政理念的一个人,可他没想到骞珪要走。
  骞珪说:“我理解你,但我不认同你。你是个理想者,你想做个良辅,可在皇帝看来你已经变成了一个权臣。”
  李拱要的是皇帝垂拱而治,看他施为,然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可骞珪要的是君臣相宜,千古佳话,他要名却也要谋己。
  他已经看出梁国要完蛋了,而且就算他留在朝廷,可现在的朝廷有一个李拱已经够了。李拱需要一个理解他的人,但不需要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骞珪恰巧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了,打着游学的名义查看各地地势,为的就是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明主,演绎一段他理想中的千古君臣之名。
  可惜啊。
  骞珪幽幽一叹,今天白天他都升起了希望,可见了李复之后就转变成了浓浓的失望之色。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