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58)

作者: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9:26 标签:无CP 轻松 天之骄子 东方玄幻 三教九流 异想天开

  这不是服徭役,是拿钱干活。
  这么些流民要分村居住,那就要建造房屋还得上山砍树,整个冬天都有得忙了。这次吕头他们回去,但是县丞他们又把卫瓘几个人带了回来,可不就是这个意思。
  上次跟卫瓘简单说过话,昀哥儿觉得这老头还蛮有想法的,组织能力也不错。反正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工程队,以后让他们做‘国企’好了。
  卫瓘来的时候就知道有好处,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好处。
  几万人的房屋啊,到时候还得挖沟渠开荒什么的,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没活儿干,只会担心身体不要累垮。
  当然卫瓘也知道,只要有钱赚谁不想做这个工程队呢。但在陇县这儿,还不是昀哥儿这个小贵公子或者是县长一句话的事儿,所以还是得马屁拍好。
  昀哥儿虽然说要快点讲完,可实际上一个上午都耗在了村口。
  于是又顺带还请大家吃了个午饭。
  大致方向总算是让堎底下乡的人知道了,而到了下午就直接忙碌了起来。昀哥儿不想拖,做事就要趁热打铁。
  因此下午的时候,卫瓘带来了三四个人对一股脑围上来想要加入工程队的人进行面试。
  这些乡民有淳朴的一面,也有劣根性的一面。
  他们想要赚钱,觉得这事儿有好处,再不济没钱也能混一顿午食,于是老的少的都要凑这个热闹。
  那可不行。
  他们工程队干的都是重活,要六十几岁的老人跟十一二岁的小孩做什么,全部回绝,倒是青壮笑呵呵地留下了不少。另外还招收了一些妇女,主要都是身强体壮也能干重活或者做饭技术好的。
  “女的也行呢?也给钱?”
  “给。”卫瓘笑道:“昀哥儿说了,女的连田地都给,这活儿怎么就不能干了。”
  别看卫瓘六十几了,按理说这个岁数的人多少很注重脸面了。可他不是,从陇县城门外见过昀哥儿之后,这么大年纪就一直表现得很卑躬屈膝,还有点自得其乐的味道。
  书生朱能就没法做到卫瓘这样。
  昀哥儿真的太小了,这么点孩子让他捧着,他一个读书人,虽然没读出什么名堂可还是拉不下脸来。
  卫瓘就笑他,说他是个国姓又怎么样,读书人又怎么样,肚子饿得咕咕叫还不是得靠李家的一碗米糠粥活命?
  尊严当不了饭吃。
  这个道理他全家都死在逃荒,就剩下一个小孙子的时候卫瓘就明白了。
  捧一个两岁小孩的臭脚怎么了,再说昀哥儿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姿态,卫瓘也是真心愿意听这个小孩儿做事的。
  对方年龄虽然小,可是做事做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哪个家里,那都是不寻常的,也都是会被捧在手心里好好养的。
  朱能被卫瓘怼得无话可说,只能埋头干活。
  而在卫瓘他们大力扩招工程队的时候,下午姜光也带着钱财去把那些剩下的田地都买了下来。
  一整天折腾下来,昀哥儿又去山谷那儿看了一眼。
  之前就让姜光去问了,有多少人要走。如果不走,陇县的李复李大人就会安排他们在陇县落户,以后再走恐怕就不便了。
  这些流民确实有一部分要走,特别是知道还提供返乡费用跟粮食之后,这样一两天的时间中陆陆续续走了大概小一万人。随后乐单待人又简单统计了一下人数,这些流民大概还有三万左右。
  当天,昀哥儿也以家庭为单位分出了五百人左右,带他们去堎底下乡那儿,让他们暂时在堎底下乡中借住。
  这几天白天天气是不错,可到了晚上毕竟冷。
  这群人一个个在山谷冻着,虽然有火堆一整夜的烧也还是不行,所以得尽快让他们安定下来。
  于是李复留在了堎底下乡这儿,他得带着三老跟县轶去分田。目前的打算是以人头为单位,一人分地八十亩。
  但田有好坏,因此一定要分均匀。
  最后的方法还是抽签。
  于是先将八十亩八十亩的地划分好,然后让各家派出人来抽,或者自己抽自己的也行。而有些地段太差的田,则剔除在外不在抽签之中。
  签里面上中下田基本均匀,一般人家应该也会抽得均匀,到时候全凭运气谁也不反悔。
  不过话是这么说,事到临头想闹事的肯定还有。而真到了抽田的时候,那些外乡人也有份的话也难免嘀嘀咕咕,这些都需要李复留下了处理。
  至于昀哥儿,则带着姜光这些人开始给剩下的流民分村。陇县之外是一大片的荒地,完完全全可以用来建几个村,还可以让陇县更加繁华。
  划分人口又花了两天,大村以五千人口为一村,小村则以二到三千为一村。最后一共建造三大村,六小村,分散在陇县之中。
  这回一共在外浪迹了十来天,昀哥儿才一头扎进了李府。
  回来的那天是晚上,昀哥儿这几天都累坏了。虽然他自从祠堂晕倒再醒来后,精力就好得不行。
  可这么折腾还是有点伤不起。
  也是看他这几天原本胖乎乎的脸蛋都瘦了一小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念叨着别乱别乱,地都有,李复觉得昀哥儿真得回家去休息一段时间了。
  其实现在也走上正轨了,昀哥儿说的什么藏富于民,那些流民分出去到指定的地方建村后,那每个人可都领到了两个月的口粮。
  当然给他们的口粮都是按照一日两餐,两餐稀粥算的,其中还混杂了一些大豆、米糠之类副食。
  这次从马义这儿拿到的粮食虽然多,可这粮食的用处太多,前期建设都离不开它们,省着一点做可持续发展。
  不过就算这样,马义这儿的粮食也是一下大概分出去了五分之一,剩下一些有一部分被李复叫人挪到县衙的粮仓中。
  县衙的粮仓是税收上来之后,临时用来囤放粮食的地方。现在李复借用下,反正也没事。一部分则是就地搭建了茅草屋,把粮食都挪到了屋子里面。
  至于那些金银财宝,除开这段时间花费掉的,其他也都随昀哥儿一箱箱搬到了李复的屋子那儿暂时存放。
  昨天李复就派人回了李府,告诉辛娘她们说今天让昀哥儿回来,所以一大早辛娘就在门口等着了。
  从昀哥儿出生到现在都是辛娘自己在带,骤然十几天不见人,辛娘是想得吃不下也睡不着。
  也幸亏是郭大娘她们天天出去,现在整个陇县人交谈中出现人名最多的人就是昀哥儿跟李复。
  都说昀哥儿小小年纪就能识破一伙盗匪骗子,解救了一大批的流民。李大人更是仁善,不仅送流民回乡,回不去的还一力主张给这些流民安家落户。
  这些时间,陇县城里的红布都涨价了。
  因为昀哥儿叫人扯了红布,上面写了很多类似奉献真爱,重建家园;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等等标语横幅拉满了整个陇县。
  还让人大力宣传说目前李大人要建造三大村,六小村,大家都可以对喜欢的村子大力捐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所有捐款的人,以后捐哪个村子就在村子门口立个功德碑,只要村子不灭,这功德碑就一直立在那儿。同时对应村子捐款最多的人,还允许他对新建好的村子取名,只要不是故意起侮辱性质的统统可以!
  这种新奇的事儿谁听过啊,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实在太爽了吧。
  这个时代的人可是相当注重名声的,这么好刷名望的机会,大家都卷…不…大家都捐起来啊。
  甚至有的人还有了‘养成’的概念,这几天陇县中还有两个大户吵架,非说自己捐钱的村一定建造得更好。
  李复都傻眼了,没想到昀哥儿随便想了点主意,这捐款就如潮水一般涌来。之前还以为要把马义的那些金银珠宝都搭进去呢,结果竟然发现用得不多。
  辛娘就是听着这些话,心里才勉为其难安心一些。而今天,昀哥儿终于是回来了。
  昀哥儿到家的时候,辛娘眼睛一下就红了。
  昀哥儿原本胖乎乎的,瘦了一小圈看着还是有点明显的,加上他眼皮子下面也有点青肿,一看就没休息好。
  “昀哥儿。”辛娘轻轻叫了他一声,把自己的儿子抱回了怀里。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