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狂士楚歌(5)
年轻士子这才放下广袖,敛去笑意,对壮汉说道:
“方才我在酒肆内,对外头发生的一切尽看得一清二楚。祢处士确实不曾欺负你的侄儿,反而与他温声相谈。你不分青红皂白,无故横加指责,甚至想要暴/起伤人,实乃不讲道理。”
壮汉憋着气的脸变得更红。他像一条跳出河流的鱼,张大了嘴,却吐不出只言片语。
郑平没想到以“自己”如今的烂人缘,竟还有人见义勇为,替他说几句公道话。冒到舌尖的话语一转,沉入腹中。他索性作壁上观,任由年轻士子与壮汉进行“友好交流”。
壮汉丝毫没感受到“友好”二字。闹了这么一出,自以为挺身救侄,却被横加羞辱……他坚信两人可恨,早已在心里骂了数万次,怎么反过来成了他的过错,这叫他如何受得了?
壮汉看向郑平身后被挡得严严实实的身影,梗着脖子道:“你与祢衡沆瀣一气,自然替他开脱。他祢衡是何许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凡有不入眼者,便横加欺辱——我侄儿年幼,又愚顽憨痴,他祢衡若是没有欺凌之心,为何要找我侄儿说话?”
这番强盗逻辑不免令人发笑。郑平懒得与对方分辨所谓的“欺凌之心”,只冷声道:
“我倒未见此童有任何憨痴之态,反倒是你,当着年幼后辈的面放肆恶语、不知所谓,你才是那‘愚顽憨痴’之人。”
孩童的心思单纯而敏感,最忌此等仿佛断定的贬低与挖苦。他刚才见孩童一直沉默,便暗中做了观面与切脉,发现孩童并未有天哑之疾,而是孤僻使然。
若按照“世界外”的观点,大约类似于现代的孤独症。
壮汉不明就里,本也无甚过错。可当着一个并非真正痴傻的孩童,几次三番地用“痴愚”、“憨傻”形容,实在令人心中不快。
壮汉见郑平未替自己声辩,反而替他的侄儿抱不平,与他冷语相讥,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坐在酒肆内的年轻士子莞然而笑,对壮汉道:“你确实‘愚顽憨痴’。倘使我的话不足为信,你何不问问你的侄儿?”
壮汉正想刺一句“他痴傻木讷,怎会知道祢衡有没有欺负他”,却听见一直未说话的侄儿突然小声地开口:
“祢处士……待人极好。”
此话一出,不止其他人脸色怪异,就连郑平的神色也染上了少许微妙。
壮汉想要针对这句话的槽点好好地嘲讽两声,可他终究没能成功。
一个矮小的男人形色匆匆,见到这边的动静,连忙跑了过来。
“从弟,你来得正好。”
原来,这个矮小的男人正是孩童的生父。壮汉一着他,立刻把刚才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
“祢衡过去便常常欺辱于你。我都还未找他算账,他竟胆大包天,对我侄儿下手……”
壮汉想要获得矮小男人的认同,喋喋不休的说了一堆话,并未发现自家从弟的眼神有少许飘忽。
郑平与年轻士人皆注意到此人的异常。结合孩童的言行与壮汉的说辞,两人都多少猜到是怎么一回事。
矮小男人似乎怕极了祢衡,不敢附和自家堂兄的话。他打断壮汉的发言,留下一句“弟家中有事,先走一步”,就飞快地抱了孩童跑离集市。
想要一展雄风,却再次被打脸的壮汉:……
年轻士子朝郑平招了招手。郑平未做过多的犹豫,便走进酒肆,依照士子的邀请在他旁边坐下。
“敢问士子如何称呼?”
那人狡黠一笑:“‘捧卷念赋’者尔,不足挂齿。”
郑平:……
这一听就是祢衡损人的风格。搞了半天,原来碰头的还是“仇家”?
鉴于祢衡得罪过的人太多,郑平花了好几息的时间,才想起这个“捧卷念赋者”是谁。
第5章 狂士楚歌
祢衡来许县还不到两年,就凭借着出色的“业务能力”得罪了大半座城的人,拿下“许县公敌”的成就。
郑平早就做好随处被红名的准备,可他没有想到,其中竟然有一个被祢衡得罪的大人物,能不计前嫌,为他仗义执言,不仅主动分担了仇恨值,还邀请他一起喝酒。
……不,倒也未必真的“不计前嫌”。此人主动邀请他坐下喝酒,才坐下没几秒钟,屁股都还没捂热,就来一句“我是你口中‘只会夸夸其谈的小人物’,不值一提”,怎么看都带着几丝硝烟味。
要换成别的人,这个时候估计尴尬都快溢满屏幕了。然而郑平非比寻常,他不但不觉得尴尬,还自来熟地给对方倒酒。
闹事的壮汉早已灰溜溜地离开,棚内酒客陆续离去,这个位子只剩下他们二人。
“此处无书卷,郭祭酒若有念赋的雅意,可当场默背一首,以助酒兴。”
适才小小露出的锋芒被不软不硬地刺了回来,郭嘉非但没有恼意,反而笑意更深:“嘉一时失言,还请莫怪。”
说完,执卮一敬。
郑平正要给自己倒酒,却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盖住了杯口。
“我见祢处士面上有伤,不宜饮酒。”这么说着,郭嘉叫酒家给郑平盛上一碗满满的热开水,“垆内常备热汤温酒,别的不说,清汤热水总是管够的,祢处士可尽情畅饮。”
郭嘉的话让郑平陷入迷之沉默。
现在他终于可以确定:郭嘉之前的那番仗义执言,绝不是不计前嫌的意思。以事实而论,郭嘉对他确实毫无敌意,甚至愿意为他说句公道话,但要说什么“有意结交”、“一见如故”,那是在想桃子吃。
估计郭嘉找他喝酒纯属一时心起,把人请进来后发现身上带伤,就面不改色地让他喝水,还说什么“管饱”……纵是玩笑话,亦藏了几分逗弄人的心思。
当然,从根本上而言,郭嘉并未有任何坏心,甚至出发点可以说是出自人道主义的关怀。然而郑平从不是任人逗弄的个性,他认真打量郭嘉的面色,从白皙微醺的脸颊转到泛着酒渍润泽的菱唇,看了许久,直看得郭嘉后背发毛。
“……祢处士莫不是想打嘉一顿吧?”
听闻祢衡生有狂病,时常激烈狂语不说,偶尔还会脱衣服击鼓,敲得震天响。
虽然没听说过他有打人的劣行,但若是他真有狂病,突然脑子一热,意兴上头,把他当做堂鼓打怎么办?
郑平对郭嘉的“奇思妙想”一无所知,但若他能听到郭嘉的心声,他势必要回上一句:朋友,你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祢衡他还真有狂病。
根据历史记载,孔融非常喜爱祢衡的才华,多次向汉献帝与曹操举荐祢衡。曹操吃了孔融的安利,几次想要任用祢衡,都被祢衡用“我有狂病”的理由推却。
祢衡的狂病不止表现在他对曹操的拒绝上,还表现在他对曹操三天两头的辱骂上。
这让曹操怎能不气。
许都的众人,包括曹操在内,都以为祢衡是借着“狂病”的理由放肆,到处胡言乱语,闹得鸡犬不宁。
只有祢衡自己与了解他的孔融知道:祢衡他是真的有病。
所谓的“患有狂病”,其实是一句大真话。
无论是西方医学还是中医理论,都对狂病有着详细的介绍。
简单来说,狂病就是一种间歇性、多发性疾病。发作时情感、行为、思维均可能不受控制。
什么一边疯狂骂人一边摔盆掀桌子,突然脱掉衣服学大猩猩捶胸还仰天大笑,爬到屋顶上跳迪斯科……这都是常规操作,比起以上几种,祢衡表现出的还真只是小儿科——
他就只是脑子一热,不管时间地点人物剧情地骂人骂了个爽而已。
可惜就这个“只是”,断送了他年轻而才华横溢的生命。
祢衡并非不懂自己的处境,他在辗转流离之际,以《鹦鹉赋》体物写志,早已将自己的困厄与结局看得明明白白。
上一篇:我成了世界巨星
下一篇:论十块钱如何在横滨生存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