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病弱贵公子(14)
秦国与魏国交恶和卫国没什么关系,卫国一直生活在周边大国的夹缝之中,看上去富庶,实际上的处境并不比秦国好多少。
总之不管怎么说,公子霁没有理由对他们怀有恶意,秦国也没这个资格让一国公子特意来到这里。
公子虔对这话很是赞同,看那小子娇贵的模样就知道是被宠着长大的,卫公没疯,魏国也没那么大本事强逼着人家来秦国做探子。
“还好当时闻见香味儿去问了一句,不然就俩没长大的孩子,在外面天寒地冻的还不得难死?”公子虔越想越觉得自己把人捡回家的做法非常好,不光对那俩小子好,对他自己甚至整个秦国都好。
想起这些,最近对吃食很是上心的公子虔忍不住又叹道,“秦国到底还是太偏僻了,中原那么多好吃的都没见识过,难怪山东诸侯都瞧不起我们。”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得兵出函谷打到中原。
秦公看着他们家开始回味方才饭食滋味的大哥眼中满是无奈,除了打仗就是吃,就不能想点其他的?
话说回来,他们对中原的了解的确太少了,秦国境内山东诸国的商人很少,和草原那边的来往倒是频繁,以后得多注意这方面,秦人不善经商,可也不能落后太多。
兄弟俩将出兵西戎的事情定下来,话题不自觉的转到暂居此处的卫霁身上,不远处院子里,正和厨子说话的少年人捏了捏鼻梁,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有人在惦记他。
旁边,厨子将肉骨头剁好洗干净,往陶鼎里加了大半锅水,询问了好几遍肉骨头是不是直接放进冷水里,然后才终于把火点上。
卫霁看着旁边准备好的老姜桂皮八角丁香葱蒜粗盐等等,在心里念了好一会儿才忍住没把辣椒拿出来,清汤就清汤吧,有的吃就行。
陶鼎下面三条腿,即是灶口也是支架,腹下烧火里面就可以熬煮食物了,烹炸也可以,就是不太方便。
秦国的铁矿很少,在中原各国已经普及铁器的时候他们用的还是青铜,铁矿开采提炼比较困难,相比之下对铜矿的开发就比较成熟了。
各国之间在这方面从来都是藏着掖着,韩国多铁矿,军中兵甲最为精良,不过以秦国的条件,军中装备青铜比铁更合适。
陇西那么大地方,精良工匠不在少数,秦国的青铜剑质地坚硬,劈砍后也不易折断,比用不成熟的方法锻出来的铁剑更适合拼杀。
秦国铁矿少,仅有的那些也都被拿去造农具,想打出来能用的锅就更不容易了,卫霁在心里叹了一句,然后出去将小甲喊了回来。
那小子和府里的护卫熟悉之后更不耐烦在厨房待着了,在他眼里舞刀弄枪可比当厨子有意思多了,然而一旦有好吃的,不用怎么喊只要自己闻见味儿就能跑过来。
小甲额上带着一层薄汗,把自己弄干净之后才跑到他们家公子身边,看到厨房里面生着火的陶鼎好奇的问道,“公子这是要煮肉?”
“差不多。”卫霁笑着回了一句,那么大一个陶鼎煮开需要的时间不少,他也没打算在旁边干等着,叮嘱小甲在水开后把浮上来的血沫撇掉以及加佐料的时间,然后让厨子将成肉片成薄片。
冬天没多少新鲜蔬菜,好在肉食不缺,附近多山,几个人出去一趟就能满载而归,前天小甲跟着一起进山猎了不少山鸡野鹿,还机灵的挖了冬笋回来。
府上的护卫最近看见什么都觉得能吃,要不是他拦着那些小子恨不得能把山里的树都砍了带回来。
鹿肉、牛肉、羊肉、鸡肉、黄喉、毛肚等肉类,再加上摘回来的冬笋和干掉的蘑菇,种类少但是分量大,待会儿汤熬好了所有人都能跟着一起吃。
府上的厨子这些天受到的刺激太多了,现在终于有件自己擅长的事情激动的不行,拿出刀使出浑身解数开始片肉。
当厨子刀工是基础,做菜比不过人家中原来的矜贵人物儿,片肉这么简单的事情再做不好他也别在府上待下去了。
小甲目瞪口呆的看着杀气腾腾的厨子,感觉锅还要好久才开,忍不住捧着一把佐料挪到他们家公子身边寻求安慰,“刀太快了,上战场肯定是一大杀器。”
厨子手里的刀一顿,看着躲的远远的小伙子疑惑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上战场用菜刀不用矛?”
小甲:……
“打扰了。”少年人惊恐睁大了眼睛,看着胖乎乎的厨子有些发懵,看他继续兴致高昂的片肉然后才难以置信的转头问道,“公子,厨子为什么也要上战场?”
他以为当护卫已经很危险了,没想到连厨子也那么危险,看这刀锋,看这力道,该不会都是砍人砍出来的经验吧?
“慌什么,他又不砍你。”卫霁哭笑不得的将人赶回鼎前守着,公子虔手里握着兵权,这府里上上下下都上过战场很奇怪吗?
厨子对自己的刀工很有信心,想当年,他就是因为刀工好才被长公子注意到,仗打完后知道他在从军前是个厨子,孤苦伶仃就自己一个,这才把他带回了府上。
他凭本事得到长公子的青睐,有资格骄傲!
卫霁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感觉没什么事儿了然后转身回房,原以为他和小甲都出来院子里已经没人了,没想到刚迈过门槛,公子虔的大嗓门就又传到了耳朵里。
“霁儿啊!又弄出来什么好吃的啦?”
“大哥,你就不能想点正事儿?”秦公无奈扶额,瞪了他们家大哥一眼然后转身问道,“霁儿啊,这次用的是什么新鲜食材?”
卫霁脚步一顿,还在门槛外的另一只脚不知道要不要迈进来,这算怎么回事儿,五十步笑百步?
秦公你怎么回事儿,好的不学坏的学的倒是快,满脑子都是吃的也就算了,跟着叫什么“霁儿”?
少年人顶着两道灼热的视线进来,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艰难的问道,“二位去而复返,就是为了问这些?”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现在距离他们每人干掉五六碗面的时候还不到半个时辰,厨房又不在这里,想知道下一顿吃什么出门左转就是了,何必搞那么大仗势?
民以食为天,此言果真不假。
秦公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让他们家大哥将炉子烧的更旺些,然后揉了揉脸一本正经道,“秦国偏远,对山东诸国知之甚少,听闻卫国大商的行踪遍布天下,所以过来请教几个问题。”
“商贾重利,若秦国有利可寻,他们自然趋之若鹜。”换句话说,这事儿找他没用。
卫国大商的确多,可这也是有原因的,帝丘地势平坦,旁边有濮水等灌溉河流,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还是连接黄河南北的重要通道,位置如此得天独厚,城中自然商贾云集。
可他们那里商人多的最大原因不是位置,而是因为国家太弱,朝野上下国君臣民都没什么发展国力的想法,在他们心里,只要百姓过的好,军队有没有不重要。
既然有没有军队都打不过,为什么还要将精力花费到那上面去?
他们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依旧能淡定的等外援,举国上下的想法和秦国这等几乎没歇过刀兵的国家完全不一样。
四面八方都是商机,他们打仗打不过可脑袋瓜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正好卫国地理位置又好的很,自家地盘的钱当然得自己赚。
于是乎,在为国出力没有门路的情况下,卫国的大批国人都捣鼓着经商去了,经商的人一多,大商出现的几率可不就高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卫霁: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卫国人,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卫国的土地里,他们齐心协力赚别国金银~
(此处应有掌声出现)
第13章
卫霁看着眼前两个因为家里太穷而愁的不行的家伙,莫名有种想笑的冲动,卫国商人多,且大部分商队都掌握在世家勋贵手中,公室自然也不例外。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几十年年前,卫国国相端木赐,也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就以善于经商而闻名诸侯,卫人经商是传统,别人一时半会儿也学不来。
- 共187页:
- 上一页
- 第14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